打开《红色家书》,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,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。一封家书,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;一张薄纸,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;一行文字,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。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,流落异乡,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,大声疾呼。每一篇家书,字里行间句句啼血,是他们用钢一般的意志扛起了中国的未来。 下面,我先来为大家分享一封家书。 纵有垂天翼,难脱今夜险。问苍天!何不行方便?驭飞云,驾慧船,搬我直到日月边。取来烈火千万炬,这黑暗世界,化作尘烟。出铁笼,看满腔热血,洒遍地北天南。 一夕风波路三千,把家园骨肉齐抛闪。自古英雄多患难,岂徒我今然!望爹娘,休把儿挂念,养玉体,度残年,尚有一兄三弟,足供欢颜。儿去也,莫牵连!! 这是王孝锡英勇就义前写给父母的遗书,时年25岁。他的一生虽然短暂,但他舍身为国、不怕牺牲的精神,永远垂范后世。 一封封为了信仰、为了民族而舍生取义的书信,一句句为了主义、为了真理而坚贞不屈的豪言,寥寥几行,震憾人心,洗涤精神,催人奋进。毛泽建写:“只要革命成功了,就是万死也无恨”。邓贞谦写:“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”。邹子侃写:“宁死不求虚伪、卑污、罪恶的自由”。裘古怀写:“共产党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宏大的未来,我们充满书写历史的自信,我们满怀创造历史的豪情。时序轮替中,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;历史坐标上,始终清晰的是青年人的步伐。最后,借用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***报告里的一句话:“时代呼唤着我们,人民期待着我们,唯有矢志不渝,笃行不怠,方能不负时代,不负人民。”
《红色家书》读后感
上一篇: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》读书心得
下一篇:工信商务局关于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总结汇报18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