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篇一】 1935年3月16日,共产党员刘伯坚在监狱中给家人写下诀别信,回顾40年生命,“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”,四川的家“人口死亡殆尽”,嘱托家人寻找流落在外的幼儿。5天后,刘伯坚被敌人杀害,以青春、热血与生命,回应他在家书中的不悔告白:“弟准备牺牲,生是为中国,死是为中国,一切听之而已。” 时隔85年,当我捧读《红色家书》,这样惨烈而凝重的字眼刺进眼眶,椎心泣血,惟有长歌当哭。 《红色家书》收录了我党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的110余封书信。根据每封信的主旨,分为明志篇、正己篇、亲情篇、教子篇。最早一封为毛泽东致舅父(1919年),最后一封为彭真致孙女(1982年),纵贯60余年的时间长河,穿过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、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、风雷激荡的建设岁月、激情燃烧的改革开放初期。时代场景几经转换,人间世事历尽沧桑,字里行间的“赤子之心”却始终如初。 一封封家书,纸短情长,见字如面,对着至亲至爱,诉说最真的话、最深的情、最苦痛的矛盾与挣扎、最醇厚的热望与期待,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诲、愧疚,孩子对父母的思念、报答,夫妻之间的恩爱、牵挂,字字情深意切,篇篇鲜活生动,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。 透过字里行间,我们可以看到—— 共产党人的执着,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、克服重大阻力、解决重大矛盾。要时刻擦亮为人民服务的底色,将天下为公、艰苦奋斗、清廉务实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,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在民主、法治、安全、环境、民生等领域的需求和期待,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成就感,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变为美好现实。
《红色家书》读后感5篇 [将本文加入收藏夹]
上一篇:读《红色家书》有感5篇
下一篇:乡村振兴调研报告5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