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篇一】 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,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,每逢春节,贴对联、吃年夜饭、看春晚、穿新衣、挂灯笼……这些仪式都是过年的味道。然而,今年春节防疫形势依然严峻,返乡需做核酸检测,政府也呼吁尽量留在工作地过年,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今年就地过年的人员会大幅增加,而如何保持过年的仪式感,笔者认为,下足功夫、做足特色、建立机制,才能让他们在异地他乡感受家的温暖、年的味道。 下足功夫,让就地过年仪式感一件不落。就地过年人员大多属于外出务工人员或外来人口,较大的物质、精神需求就要求政府不仅要提前谋划,做好前期工作,掌握好就地过年人员所需、所求、所愿,把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做实做细,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帮扶。更要号召更多企业参与进来,保证节日市场和群众居家生活充足的物资供应,比如,**义乌鼓励就地过年的“大招”冲上热搜,单单20G免费流量便满足了就地过年人员与家人团圆吃年夜饭的仪式感。因此,当地政府还得下足“功夫”,毕竟便利的物质基础、坚强的心理建设才能让过年仪式感一件不落、一样不少。 做足特色,让就地过年仪式感与众不同。为鼓励就地过年,各个地方拿出真金白银,千方百计用心留人、用岗留人、用薪留人、用情留人,既有天津的“先发后补”为一直在津的外省市户籍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,要积极关心关照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,做好安抚工作,让他们在没有更多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。只有去了解游子的所诉所求,去倾听游子的迫切盼望,拿出实际行动为游子排忧解难,才能让他们通过这碗“饺子”感受到来自地方的关怀,即使是就地过年,也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关于“就地过年”的网评五篇 [将本文加入收藏夹]
上一篇: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心得
下一篇:关于鼓励就地过年的倡议书五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