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读了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,深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民为民情怀、勤奋好学精神、艰苦奋斗品质、苦干实干作风感染和折服。这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,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,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,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,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。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,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“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、饿其体肤、空乏其身”的历练故事,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。 扎根基层,磨砺能力。 七年知青岁月,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,“为群众做实事”的信念从此时开始悄然扎根于心。在和那些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挣扎着生存的普通老百姓牵手共度时艰的过程中,在其他知青纷纷离开的时候,他选择留下来扎根基层,以无比的人生豪气接受挑战。最慷慨的奉献,总能孕育出最丰厚的果实。在梁家河的那些日子里,习总书记先后任职社教干部、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等岗位,“敢说敢做敢担当”“立志办大事,不搞形式主义”, 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、积累经验、磨砺意志、增长才干,打牢成长的根基,逐渐形成卓越的领导能力。 坚定理想,矢志不渝。 总书记曾经说过,“人生的理想要靠自己来选择。如何选择一条正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史起点和逻辑起点。 “惟其艰难,才更显勇毅;惟其笃行,才弥足珍贵”。 想成就一番事业,必须不怕困难,迎难而上,化危机为动能,才能走得更远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,我们需要努力学习总书记吃苦耐劳的精神,坚定初心,无所畏惧,怀抱理想,继续前行,这就是精神的力量,也是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。
读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有感 [将本文加入收藏夹]
上一篇:纪念改革开放四十二周年征文
下一篇:区统计局2020年工作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