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忘初心者,岁月终成诗
我们常抱怨“五加二”、“白加黑”,很少沉下心来读经典,没时间、没精力、不知道读什么、怎么读都成为我们的借口。此次我校开展经典研读活动,荐一批经典原著好书、评一批优秀读书笔记、奖一批经典研读能手,给我们广大学员一个静下心来研读的好契机。
李强书记指出,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,必须联系发展实际来学习,化真理的力量为工作的力量。此次我深入学习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一书,确是可一读再读、一品再品的好书,所思、所学、所感与大家分享。
正文
这是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,赴**插队的知青们在北京站合影留念,一张张稚嫩的脸庞,挥舞着手中“干革命”的旗帜。知青队伍里有习近平,那个15岁稚气未脱的少年。
1969年年初,习近平背着鼓鼓囊囊的一挎包书、抱着暂时离开那个年代无法回避的社会潮流的庆幸,来到黄土高原。七年里,知青们陆陆续续离开,他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,也是插队时间最长的少数人之一。
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采访实录,共采访29人,同当年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面对面对话,形成19篇访谈文章,再现了总书记在延川县的七年知青岁月。细细读来,甚觉酣畅,让我们看到了在新闻、电视以外的习近平总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情是相同的、对百姓的惦念是相同的。
书中一个令人动容的细节印象深刻。总书记当年离开梁家河上去大学,大家来送他,一个叫石玉兵的残疾人,双腿行动不便,平时不怎么出门,一步一步挪过来要送他。一个缓慢挪动的身影,一颗感恩激动的心,一行不舍难过的泪,我想这便是对总书记民本情怀的最大褒奖吧。
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[将本文加入收藏夹]
上一篇:读《致加西亚的信》心得体会
下一篇:镇共青团实施改革方案